//

未来之星| 看见真实的自己,让爱重新流动

10月17日至10月19日,一场聚焦「亲子关系与家庭成长」的「未来之星」工作坊在征铮心理创始人王铮博士的带领下温暖启幕。

在三天时光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爱好者、教育工作者与家长们相聚一堂,共同完成了一次从“执着于纠正孩子”到“开始觉察并成长自己”的深度蜕变。

这场融合专业理论与实操方法的沉浸式体验,为每位参与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与收获。让我们透过三个核心成长阶段,共同探寻构建健康关系的成长密钥。

一、洞察:空椅子上的心灵对话

每个家庭里,成员之间的互动看似随机,实则藏着看不见的 “位置”。如何才能清晰看见这些隐性的家庭动力?有这样一个巧妙的方式:在活动初始,王老师通过排列四把椅子,搭建出了一个观察场域。这四把椅子的物理位置之下,藏着每个家庭成员真实的心理位置。

01核心发现:家庭压力会流向弱者

在现场演示中指出,家庭是一个整体系统,角色的混乱和错位的秩序,会导致能量失衡。“家庭的压力,最初往往压在能量最弱的孩子身上。” 通过调整座位、谈论身体的感受和心里的感觉,深层的家庭结构得以呈现和调整。

02家长感悟: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一位父亲在小组练习中分享了他的真实体验:“一开始,我选择远离妈妈和孩子的位置,这映射了我内心的不满与疏离。当我调整到中间位置,一边是孩子,一边是妈妈时,我感到非常舒服,身体感觉有力量。但我发现,我内心理想的位置是妈妈、我、空椅子、孩子。这意味着我希望和妈妈过好自己的生活,而孩子能安心地远离我们,去过他自己的生活。”

二、修复:家庭中未完成的 “分离”

许多家庭问题的根源,都指向“分离”的未完成 —— 具体表现为小家与原生家庭的边界模糊,以及孩子与小家之间未能建立健康的独立边界。

在剖析这一核心议题时,我们可通过两个关键场景,观察“分离”议题如何影响家庭关系。

01层层剖析:从细微动作看见真实情绪

在家庭咨询示范中,王老师敏锐捕捉到一位妈妈无意识的 “手指动作”。这个细微动作,实则是她在“分离”议题下长期压抑的真实感受的出口——可能是对与原生家庭分离的犹豫,或是对孩子独立的焦虑。通过不断地重复和放大,帮助这位妈妈表达了长期压抑的真实情绪。

这正是格式塔疗法强调的:语言可能欺骗,但肢体动作总是诚实的。

02现场转变:放手才能见证成长

当咨询中调整了家庭结构与互动模式,让“分离”的边界趋于舒适后,一个动容的转变自然发生:孩子开始愿意尝试与小家分离,只要父母不再紧盯着他,他就能挺直腰板自主前行。

这个案例让家长们深刻意识到:孩子的自信,并非源于父母的催促与监督,而是来自父母对“分离”的接纳,愿意放手,给予孩子信任。

一位参与练习的家长感同身受:“当'孩子'起身分离时,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三、成长:拥抱内在两极,学会全然接纳

通过进一步的深入,王老师将关注点精准聚焦于家长的内心世界。他没有停留在表面建议,而是通过「两极整合」技术,引导家长主动与自身的矛盾部分对话 —— 这一步,恰恰是达成对孩子全然接纳的核心前提。

01深度对话:接纳内心的脆弱

王老师用一大一小两把椅子,形象地代表一个人内在的“强大的自己”与“弱小的自己”。他生动演示了这两极如何从苛责对抗走向整合共融。这让家长们清晰地看到,自己对孩子的苛责,往往源于对自身“弱小”部分的不接纳。

02深刻领悟:存在本身大于一切

一位父亲在分享自己的启示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引发了全场家长的深深共鸣:“我一直希望孩子和我一样,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但内心深处对孩子的生活态度并不认可。孩子极其敏感,他感受到我的不接纳,所以父子关系僵持。”接着,他完成了关键的觉察转变:“现在我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无论选择如何,都是我的孩子。他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他的存在,对我来说,大于一切。”

四、专业引领:成长的新起点

孩子的困境,往往是家庭关系的真实写照。空椅子上的对话、两极整合的体验,都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始于父母的自我觉察。当我们学会接纳自己的脆弱与强大,以更真实、更完整的状态面对生活,孩子自然能在这种能量场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愿每位父母带着这份觉察,在育儿路上用生命的觉醒,滋养另一个生命的绽放。改变,从当下的每一个觉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