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之星:解锁成长的核心密码

8月8日至8月10日,一场聚焦「自我觉察与心灵成长」的「成长之星」工作坊在征铮心理创始人王铮博士的引领下隆重开启。在三天两晚的沉浸之旅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爱好者、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相聚一堂,完成了一次从「自我对话」到「关系重塑」的深度心灵蜕变。这场沉浸式工作坊带来了哪些改变与实用启示?三个核心模块,为你揭晓高效成长的底层逻辑。

DAY 1 空椅子技术:与心对话

工作坊首日,王铮博士引领参与者深度体验格式塔疗法的核心工具——「空椅子技术」。 这不是一场表演,而是一次真实的对话练习。

参与者们勇敢地与那把象征性的空椅展开交流,直面内心的未解议题或重要关系。在这个独特的“对话场”中,大家通过模拟清晰表达与深度倾听的场景,在语言的流动里捕捉着瞬间涌现的自我觉察与情感触动。

看懂关系里的「卡壳与修复」

当人际关系里的情感传递出现「隔阂」,那些没说出口、没理顺的心思就会变成藏起来的压力,像手机里没清掉的后台数据,日子久了悄悄耗着心里的劲。

通过空椅子技术,大家对着椅子和以前的自己、有心结的亲人、没好好关心过的孩子说说心里话。有人坐在椅子前红着眼圈,把积压多年的愧疚和后悔慢慢讲出来,有人对着椅子轻轻开口,把憋在心里的情绪一点点释放出来。

角色互换后的心灵触动与修复

一对有重男轻女观念的夫妻家长分享:角色互换时,丈夫站在空椅前,指着地上的椅子说女儿是 “扶不起的阿斗”,随后高高举起另一把椅子当作自己满心期待的儿子。当他切换到女儿的视角,看到自己对两把椅子的不同态度,突然停住了动作。这样体验后,他才发觉多年来对女儿的贬低与忽视。

他说:以前总觉得骂她是为她好,现在才懂那些话伤了她,她的沉默是把委屈藏了起来,沟通得先顾着孩子的情绪。

DAY 2 未完成事件:触碰未愈的童年印记

第二天的未完成事件如同一场记忆回溯之旅,王铮博士引导大家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拾那些悬而未决的童年片段:未被回应的哭闹、未被拥抱的委屈、未被认可的努力。

这些藏在过往里的「未抚平褶皱」,像未舒展的旧衣,裹着没被释放的情绪,悄悄消耗着传递亲子温暖的能量。

探寻记忆中的「隐性伤痕」

王铮博士带领大家回溯成长的时光长河,那些被尘封的童年缺憾如同潜藏的暗流,默默左右着当下的亲子互动方式 —— 儿时的委屈从未被耐心倾听,如今面对孩子的眼泪常常手足无措;童年里鲜少得到温暖的呵护,成年后便难以自如地向孩子展露关爱。

这些藏在岁月里的「未了结心事」,像积灰的日记,封存着未被疏解的感受,悄悄消耗着维系亲子温情的力量。

创伤背后的育儿困局

一位妈妈在分享时红了眼眶:在记忆回溯的环节里,小时候那些被训斥“不许哭”“真麻烦” 的场景突然变得无比清晰。还有摔倒后没等来的搀扶、受委屈时没得到的拥抱,那些悬在童年里的“未完成事件”,原来一直悄悄藏在心底从未离开。

她这才恍然大悟,自己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其实藏着问题 —— 孩子犯错时忍不住厉声批评,甚至在孩子主动求助时,还会下意识地用冷漠的态度回应。这些瞬间,竟然和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样子一模一样。“以前总懊恼自己学不会对孩子温柔,现在才真正明白,不是不想好好爱孩子,而是小时候没机会学会如何表达爱,才在不知不觉中用错了方式。

DAY 3 团体解惑:在互动中明确自我认知

最后一天的工作坊,俨然成了一场充满温度的“问题诊疗室”。王铮博士将前两日的理论沉淀转化为沉浸式的团体互动,以角色扮演还原真实家庭场景,用即时反馈搭建起彼此照见的桥梁。当成员们围坐成圈,那些藏在心底的困惑终于有了被集体拆解的机会。

你提问 我回答

工作坊最后一天,「问题共解」团体互动成核心环节。王铮博士带大家用角色扮演还原家庭场景,靠即时反馈和思路碰撞把理论变成解惑过程。

成员 A 困惑:“家人偏心时,我为啥只会忍,连‘我也需要关注’都说不出?” 

成员 B 接话:“刚才分鸡腿你让给弟弟后抿嘴了,是不是习惯用退让换‘懂事’?” 成员 C 补道:“我以前也这样,后来才知是怕争执让父母更不喜欢,被‘不被偏爱’的恐惧困住了。” 随着拆解,成员 A 眉头舒展,看清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

王铮博士指出:“最后一天的关键价值是建立团体支持系统 —— 个人提出困惑,大家从不同角度提供看法,通过多种反馈来调整自我认知。”

从认知觉醒到行动自觉

结业仪式上,参与者围坐分享收获。有人感慨:“我每次都在争吵的时候无奈妥协,今天听到大家说‘坚持自我不是错’,心里一下亮了。” 有人说:“以前觉得拒绝别人是自私,现在才懂是没学会合理划界。” 还有人提到:“总担心不迎合就被孤立,原来真实表达反而能吸引同频的人。” 

现场共鸣藏着三天从困惑到明晰的蜕变,这正是最后一天的意义:彼此支撑中,心事有出口,困在关系里的自我获力量。

结语

深耕心理学领域 20 余年的王铮博士在结业仪式上郑重寄语:“三天工作坊的落幕,从不是心灵探索的终点,而是自我觉察旅程的全新起点。大家在过程中体验的空椅子对话、未完成事件处理、团体互动等技术,本质上都是通往内在的工具 —— 帮我们学会在喧嚣中听见本心,在迷茫时锚定自我。

当我们能真正与内心对话,就能在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里,搭建起更稳固的心理支撑结构。” 他望向在场每一位参与者,继续说道:“若你仍渴望突破内在的桎梏,期待更舒展的生命状态,欢迎与征铮心理同行。

每一次勇敢的心灵探索,都会成为照亮未来的星光,让我们在自我觉察的路上,持续向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