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春涌泉城,共探心理疗愈新范式
2025 年 4 月,泉城济南迎来一场融合学术创新与临床实践的心理健康盛会。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会议隆重召开,汇集国内心理治疗领域顶尖专家,聚焦 “整合心理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主题,探讨新时代心理干预技术的多元化发展。作为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的领军人物,王铮教授受邀发表主旨报告《青少年厌学拒学行为干预 —— 基于格式塔疗法的视角》,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独到的理论框架与实践策略。
01专委会成立:搭建疼痛与心理的跨界桥梁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山东省在疼痛医学与心理治疗的交叉领域迈出关键一步。王铮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疼痛不仅是生理信号,更是心理体验的折射。青少年厌学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未被觉察的情感冲突与认知僵化,而格式塔疗法强调的‘此时此地’觉察,为干预提供了动态化的切入点。”
02格式塔疗法:从 “整体性觉察” 到 “行为重构
王铮教授基于格式塔心理学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的核心哲学,系统阐释了青少年厌学行为的心理成因。他指出,传统干预常聚焦于学习动机或家庭关系等单一维度,而格式塔视角则强调对个体 “身心场域” 的全景式观察 —— 包括情绪、躯体反应、家庭互动及社会环境的多层次失衡。例如,一名拒绝上学的青少年可能同时存在学业压力下的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失眠)、亲子沟通中的未完成事件(如被忽视的需求),以及自我价值感的碎片化认知。
干预技术:接触循环与创造性适应
报告中,王铮教授通过典型案例演示了格式塔疗法的实践路径:
觉察练习:引导青少年通过身体扫描、情绪日记等方式,识别厌学行为背后的 “未表达需求”(如对失败的恐惧、对自主权的渴望);
接触循环修复:重构 “需求 — 行动 — 满足” 的体验闭环;
空椅技术:通过角色对话化解内在冲突,促进自我整合。
“当青少年意识到‘拒学’并非对学习的抗拒,而是对失控感的本能防御时,改变便有了可能。” 王铮教授强调,格式塔疗法通过增强个体的自我支持能力,使其从 “被动反应” 转向 “创造性适应”。
03学术共鸣:推动心理治疗的本土化创新
王铮教授的演讲引发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胡蕾主任评价:“格式塔疗法对‘当下体验’的重视,为青少年心理干预提供了可操作的微观工具,其整合性思路与专委会的成立宗旨高度契合。” 多位临床医生表示,将尝试在疼痛患者的心理干预中融入格式塔技术,尤其针对慢性疼痛伴发的情绪障碍。
结语:以心育心,点亮成长之路
此次学术会议不仅是一次专业技术的交流,更彰显了心理治疗工作者的人文关怀。王铮教授总结道:“青少年的厌学行为如同冰山一角,唯有深入水下,触摸那些未被言说的情感与需求,才能真正唤醒其内在成长动力。” 未来,随着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的持续运作,格式塔心理学等前沿理论将在齐鲁大地播撒更多临床创新的种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全民心身健康事业注入持久活力。